百年英烈 | 董仲衡:抗日救亡 英名永存

发布时间:2021-06-11 14:58    信息来源:局优抚和褒扬科     阅读次数:


编者按


百年英烈树党魂,砥砺奋进续新篇。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,深入弘扬英烈精神、传承红色基因,漯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组织开展“百年英烈”褒扬纪念活动,将陆续推出烈士事迹展播、烈士寻亲、追寻先烈事迹短视频展播等活动,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、捍卫英烈、学习英烈、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,激励全市上下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奋发有为、务实重干,为建党100周年献礼!


董仲衡:

抗日救亡 英名永存

董仲衡(1914 ~ 1946 年),又名坤舆,出生于舞阳县姜店乡董砦村。


1930 年董仲衡考入县立简易师范,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3 年考入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。1936 年毕业后,受党组织派遣回到舞阳从事革命活动。他以上澧小学校长、县师 范附小教导主任等公开合法身份,机智勇敢地开展党的秘密工作。

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董仲衡在舞阳青年救国会 和舞阳自卫团政训处任职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。1938 年 2 月,董仲衡根据县委的指示,同臧文德、苗宝泰等人创办了 《救国三日刊》。《救国三日刊》出版百余期,最多时发行2000多份,对舞阳抗日救亡活动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“舞阳青年救国会”被国民党强行解散后,董仲衡到舞阳县自卫团政训处任总务,并在自卫团政训处成立了党支部,董仲衡、李景伦、李在藻先后担任支部书记,发展党员21人。


1944年,日本侵略者沿平汉铁路南下,舞阳沦陷。董仲衡与效信趁等动员群众,收集枪支,组织成立了一支由800多人参加的抗日游击队。董仲衡先后任游击队秘书、大队长、营长等职。他们转战于舞阳、叶县、方城、泌阳、西平、遂平等县边缘山区,与日伪顽军作战20余次,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。


1945年1月10日,游击队被日伪军包围在舞阳、叶县、方城三县交界处纵横不足 7 华里的老翟山下。效信趁、董仲衡等率游击队突围,战斗持续了一整天,董仲衡身受重伤突出重围。战斗的失利,使一部分人丧失了信念,几天之内竟使这个 800 多人的抗日游击队溃散 500 多人,剩下的只有效信趁、董仲衡率领突围出来的第一、第三大队的不足300人。在这极其严重的情况下,效信趁、董仲衡等率领突围出来的指战员,毅然回到老翟山下,继续发动群众,召集原溃散人员,重新组织起一支 400 多人的抗日武装。1945 年 4 月初,这支抗日武装正式编为豫中游击兵团叶舞支队,效信趁任支队长,董仲衡任营长。


1945年7月,叶舞支队进行整编,调整连以上干部,董仲衡因受诬陷,被撤销营长职务,留河南军区接受严格审查。后经军区政治部调查,他的冤案大白。抗战胜利后,董仲衡随第三支队南下撤至桐柏山区。1946年,中原部队武装突围,实行战略转移,董仲衡奉命返回舞阳家乡以灰色面貌隐蔽,等待时机。此时,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国统区清查共产党和新四军的留守疏散人员,摧毁革命力量。董仲衡被家乡地霸王玄亭、董子厚告密,舞阳县自卫队队长孟庆培将其逮捕,送到武功镇“清乡”团。董仲衡经受了各种严刑拷打,后被敌人带进舞阳县城,关押在西街看守所。敌人威逼利诱不成,于1946年12月13日,谎称送董仲衡去受训,密令刽子手在夜晚把他枪杀在县城东关核桃园路旁沟里,时年32岁。


解放后,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,追认董仲衡为革命烈士。